半月板切除后遗症主要包括关节稳定性下降、关节软骨磨损加速、关节积液增多、活动范围受限、慢性疼痛。具体分析如下:
1.关节稳定性下降:半月板是膝关节重要的稳定结构,切除后会导致关节间隙变宽,韧带负担加重。膝关节在运动时容易出现晃动或错位感,尤其上下楼梯或转向时更明显。长期可能引发韧带松弛,甚至继发创伤性关节炎。
2.关节软骨磨损加速:半月板具有缓冲压力作用,切除后股骨与胫骨直接摩擦增加。软骨表面逐渐变薄、粗糙,早期表现为活动时关节异响,后期可能发展为骨关节炎。软骨损伤不可逆,需通过减少负重活动延缓进程。
3.关节积液增多:半月板缺失导致滑膜组织炎症反应,关节液分泌异常。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紧绷感,按压时有波动感。反复积液可能形成慢性滑膜炎,需穿刺抽液或药物控制。
4.活动范围受限:术后关节粘连常见,尤其长期制动者。屈膝角度难以恢复至术前水平,下蹲或跪姿困难。早期康复锻炼可改善,但部分患者遗留永久性僵硬。
5.慢性疼痛:手术创伤与力学改变共同引发疼痛,寒冷或劳累后加重。疼痛多位于关节内侧或外侧间隙,可能放射至小腿。需结合理疗、药物等综合管理。
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如跳跃或深蹲,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定期复查观察软骨状态,出现肿胀或疼痛持续需及时干预。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以无痛活动为原则。饮食注意补充钙质与胶原蛋白,促进软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