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疼痛伴随流水能否自愈取决于具体病因。部分轻微的外耳道炎或鼓膜小穿孔可能自行恢复,但多数情况需医疗干预,尤其是伴随发烧、听力下降或持续流脓时,需及时就诊。
耳朵疼痛流水的常见原因包括外耳道感染、中耳炎或外伤。外耳道炎多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潮湿环境或不当掏耳易诱发,轻微时可能通过保持干燥缓解。中耳炎常继发于感冒,儿童更易发生,若鼓膜穿孔可能流出脓液,部分患者鼓膜愈合后症状消失,但反复感染需抗生素治疗。外伤或异物损伤耳道也可能导致流水,需清除异物并预防感染。
避免自行掏耳或向耳内滴入偏方药液,以免加重感染。游泳或洗澡时需防水,可用耳塞或棉球遮挡。疼痛剧烈时可短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但不可掩盖病情延误就医。出现发热、眩晕、面瘫或流水带血丝时,提示严重并发症,必须立即检查。日常避免过度清洁耳道,耳垢具有保护作用,频繁清理反而增加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