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痹、风痹、湿痹、寒痹是中医对痹证的四种分类,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表现及病理特点。热痹以关节红肿热痛为主,风痹以游走性疼痛为特征,湿痹表现为关节沉重肿胀,寒痹则以冷痛遇寒加重为特点。
热痹多因外感热邪或体内湿热蕴结,导致关节局部红肿、灼热疼痛,常伴有发热、口渴等症状。风痹由风邪侵袭引起,疼痛部位不固定,呈游走性,可能伴随恶风、汗出。湿痹因湿邪阻滞经络,表现为关节沉重、肿胀、麻木,阴雨天加重。寒痹因寒邪凝滞,关节冷痛剧烈,得温则减,遇寒加剧,局部皮肤不红不热。四者虽均属痹证,但病机与表现各异,需结合舌脉辨证施治。
治疗时需根据具体证型选择相应方法。热痹宜清热通络,可用白虎加桂枝汤;风痹需祛风通络,如防风汤;湿痹应健脾化湿,常用薏苡仁汤;寒痹当温经散寒,选用乌头汤。日常需避免对应邪气侵袭,如热痹忌辛辣燥热食物,寒痹注意保暖。针灸、艾灸等外治法可辅助缓解症状。需注意久痹可能耗伤气血,或转为虚实夹杂证,应及时调治,避免病情迁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