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体温范围通常在36.5°C至37.5°C之间,测量部位不同可能略有差异。口腔、腋下或直肠是常见测量方式,其中直肠温度稍高,腋下温度稍低。体温受昼夜节律、活动量、环境等因素影响,轻微波动属于正常现象。
体温调节由下丘脑中枢控制,是维持生理功能的重要指标。基础代谢、激素水平、外界温度等均会影响体温变化。例如,清晨体温较低,午后至傍晚较高;运动后或进食后可能短暂上升0.5°C左右。儿童因代谢旺盛,体温常略高于成人,老年人则可能偏低。发热通常定义为体温超过38°C,需结合其他症状判断病因,如感染、炎症或中暑等。
测量时需确保工具准确,水银体温计需规范使用,避免破碎风险。电子体温计需定期校准。测量前避免剧烈运动、饮热水或冷饮,静息状态下检测更可靠。体温异常持续或伴随寒战、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原因。某些药物或慢性疾病可能干扰体温调节,需告知医生详细病史。保持环境温度适宜,适当补水有助于维持体温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