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需进行肝功能检查、病毒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肝组织活检。具体分析如下:
1.肝功能检查:通过血液检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指标,评估肝脏损伤程度及功能状态。肝功能异常时,这些指标可能明显升高,反映肝细胞炎症或坏死。白蛋白和胆碱酯酶水平可辅助判断肝脏合成功能。
2.病毒标志物检测:针对不同肝炎病毒如甲型、乙型、丙型等的特异性抗原或抗体进行检测,明确感染类型。乙型肝炎需查表面抗原、e抗原及核心抗体,丙型肝炎则需检测抗体及病毒核酸。
3.影像学检查:超声、CT或磁共振可观察肝脏形态、大小及结构变化,发现肝硬化、腹水或肿瘤等并发症。超声检查简便无创,常用于初步筛查。
4.凝血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等反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肝功能严重受损时,凝血时间延长,提示预后不良。
5.肝组织活检:通过穿刺获取肝组织样本,直接观察炎症程度、纤维化分期及病变性质。活检是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操作。
病毒性肝炎患者需避免饮酒,减少肝脏负担。饮食宜清淡,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定期复查监测病情进展,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及时就医。接种疫苗可预防部分类型肝炎,接触感染者后需加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