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疼时不宜继续掏耳朵。掏耳朵可能加重疼痛或引发更严重的耳道损伤,尤其是存在炎症、感染或外伤的情况下。此时应暂停使用任何工具清理耳道,避免刺激敏感区域,防止症状恶化。
耳朵疼痛常见原因包括外耳道炎、中耳炎、耳垢栓塞或机械性损伤。外耳道皮肤薄且敏感,频繁掏耳易导致微小裂口,增加细菌感染风险。若疼痛伴随分泌物、听力下降或耳鸣,可能提示感染或鼓膜问题,需及时就医。耳垢具有自洁功能,多数情况下无需人为干预,过度清理反而会破坏耳道保护屏障。
避免使用尖锐物品如发卡、牙签等掏耳,此类工具易划伤皮肤或将耳垢推向深处。棉签可能将耳垢压实,形成栓塞。若耳垢过多影响听力,建议使用医用滴耳液软化后由专业医生清理。游泳或洗澡后耳道潮湿时,可用毛巾擦拭外耳,避免水分滞留引发感染。儿童耳道更狭窄,家长切勿自行处理。持续疼痛、发热或眩晕需尽快就诊,排除严重病变。日常保持耳道干燥,减少不当清洁习惯是预防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