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洞流脓通常无法完全自愈,需要采取适当措施干预。流脓是身体对感染或炎症的反应,表明局部存在细菌感染或异物刺激。若放任不管,可能导致感染加重、瘢痕增生甚至耳廓变形。及时处理才能有效控制症状,避免并发症。
耳洞流脓常见于穿孔后护理不当或接触污染物。细菌侵入伤口后引发炎症,脓液由白细胞、坏死组织和病原体混合形成。初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红肿,但持续感染会加剧疼痛和渗出。部分人尝试不处理,依赖免疫力抵抗,但风险较高。尤其对于软骨穿孔,感染易扩散至周围组织,甚至引发软骨膜炎。清洁消毒、使用抗生素药膏是基础措施,严重时需就医引流或口服药物。
保持耳洞干燥清洁是关键。避免用手触碰伤口,防止细菌带入。化脓期间暂停佩戴耳饰,减少摩擦刺激。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用酒精轻柔擦拭,不可强行挤压脓液。若伴随发热、剧烈疼痛或淋巴结肿大,需立即就医。过敏体质者应选择防过敏材质耳钉,穿孔后至少6周内避免频繁更换。恢复期间注意饮食清淡,增强免疫力有助于伤口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