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早期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块或凝乳状伪膜,伴有轻微不适感。这些症状通常出现在颊黏膜、舌面、上颚等部位,初期可能仅表现为散在的白色点状物,容易被误认为奶渍或食物残渣。随着病情发展,白色伪膜会逐渐融合成片,但早期用力擦拭时可能部分剥脱,暴露出下方充血发红的黏膜基底。
鹅口疮由 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早期可能伴随口腔干燥、灼热感或进食时轻微疼痛。婴幼儿常见烦躁不安、拒食或频繁吐奶,成人则可能感到味觉异常或口中有棉絮感。部分患者舌乳头萎缩,导致舌面光滑发红。免疫低下人群可能出现症状快速进展,伪膜增厚并蔓延至咽部。早期病变范围较小时,全身症状通常不明显,但新生儿可能伴有低热或轻度腹泻。
发现口腔白色伪膜时,避免强行刮除以防黏膜损伤。哺乳期母亲需同时检查乳头是否有脱屑或疼痛,防止交叉感染。注意区分鹅口疮与口腔溃疡、扁平苔藓等疾病,后者伪膜不易擦除。糖尿病患者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者更易发病,需监测血糖并及时调整用药。婴幼儿奶瓶、安抚奶嘴应每日煮沸消毒,成人患者需更换牙刷。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伪膜扩散至咽喉,需尽快就医进行真菌学检查。治疗期间减少摄入高糖食物,保持口腔碱性环境有助于抑制真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