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皮疹、食欲减退、精神萎靡。具体分析如下:
1.发热:手足口病初期常见症状为突发性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持续1-3天。发热机制与病毒感染引发炎症反应有关,体内前列腺素合成增加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部分病例可能出现高热惊厥,需警惕神经系统受累。发热程度与病情严重性无绝对相关性,但持续高热超过3天需考虑重症倾向。
2.口腔疱疹或溃疡:特征性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粟粒大小疱疹,多见于舌、颊黏膜和硬腭,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溃疡表面覆盖黄色假膜,周围有红晕,伴随明显疼痛感。口腔病变影响进食,婴幼儿常表现为拒食、流涎。病变由肠道病毒直接侵袭上皮细胞引起,通常5-7天自愈。
3.手足臀部皮疹:典型皮疹为离心性分布,手足掌跖部出现米粒至豌豆大斑丘疹,很快转为疱疹,疱壁厚且不易破溃,周围绕以红晕。臀部皮疹多呈散在分布。皮疹不痛不痒,消退后无色素沉着。病理基础是病毒血症引起的皮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皮疹出现标志病毒血症期结束。
4.食欲减退:由于口腔溃疡疼痛及病毒毒素影响消化系统功能,患者普遍出现食欲明显下降。婴幼儿可能完全拒食,导致脱水风险增加。胃肠道症状可能伴随轻度腹泻或便秘,与肠道病毒直接侵袭肠黏膜有关。营养摄入不足可能延缓病程恢复。
5.精神萎靡:轻症表现为活动减少、嗜睡,重症可能出现烦躁不安或意识障碍。神经系统症状提示可能发生脑炎、脑膜炎或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肢体抖动、呕吐等预警表现。
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药物。保持口腔清洁,选择温凉流质饮食。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警惕异常神经系统表现。皮疹避免抓挠,衣物选择宽松柔软材质。恢复期注意隔离措施,加强个人卫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