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儿童,具有季节性流行特点,常在夏秋季高发。
手足口病的流行与病毒传播方式密切相关,主要通过密切接触、飞沫传播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在托幼机构、学校等儿童密集场所易暴发聚集性疫情。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是主要病原体,后者可能导致重症病例,引发脑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近年来,随着疫苗接种的推广,部分地区发病率有所下降,但病毒变异和防控漏洞仍可能导致局部流行。
预防手足口病需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避免交叉感染。托幼机构需加强晨检和环境消毒。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降低重症风险,但无法覆盖所有病毒类型。若出现持续高热、呕吐、肢体无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警惕重症发展。日常保持室内通风、均衡饮食也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减少感染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