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婴儿脑积水是指脑脊液在脑室内过多积聚,导致颅内压力增高和脑室扩张的病理状态。脑脊液由脑室脉络丛产生,正常情况下通过循环和吸收保持动态平衡。当这一平衡被打破,脑脊液无法正常排出或吸收受阻时,便可能引发脑积水。
脑积水可分为梗阻性和交通性两类。梗阻性脑积水多由先天畸形如中脑导水管狭窄或后天因素如出血、感染导致脑脊液循环通路阻塞。交通性脑积水则因蛛网膜颗粒吸收障碍或脑脊液分泌过多引起。新生儿脑积水常见症状包括头围异常增大、前囟门饱满、头皮静脉怒张,严重时出现呕吐、嗜睡或发育迟缓。诊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如超声、MRI和临床评估。治疗方式取决于病因和病情进展,轻症可能通过定期监测控制,重症需手术干预,如脑室-腹腔分流术或内镜下三脑室造瘘术。
家长需密切观察新生儿头围增长速度和前囟门张力变化,避免剧烈晃动或头部受压。术后护理需注意感染迹象如发热、切口红肿及分流管功能障碍如头痛、呕吐复发。定期随访神经外科和儿科评估发育里程碑至关重要。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但部分患儿可能遗留运动障碍或认知缺陷,需康复训练支持。避免延误就医是关键,任何异常表现应及时由专业医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