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病主要包括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病、遗传性肾病、先天性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具体分析如下:
1.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为主要表现。常见类型为微小病变型肾病,对激素治疗敏感。部分病例可能反复发作,需长期随访。发病机制与免疫调节异常有关,但具体环节尚未完全明确。
2.继发性肾病:由全身性疾病引发,如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临床表现与原发病相关,治疗需兼顾肾脏损害和基础疾病。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延误诊治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可逆损伤。
3.遗传性肾病:由基因突变导致,常伴有听力或视力异常,具有家族聚集性。基因检测可辅助诊断,目前缺乏特效治疗手段,以延缓肾功能恶化为主。
4.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出生后短期内出现典型肾病表现,多与遗传因素相关。部分病例需肾移植,预后较差。产前超声检查可能发现胎盘增大等线索,有助于早期识别。
5.急性肾小球肾炎:多继发于链球菌感染,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和高血压。多数病例可自愈,少数进展为慢性肾炎。治疗以控制感染、调节水盐平衡为主,需监测肾功能变化。
小儿肾病诊治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史综合分析。避免自行使用药物,尤其是可能损害肾脏的消炎镇痛药。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饮食上限制盐分和蛋白质摄入。出现水肿或尿量异常应及时就医,防止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