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干预、营养支持、隔离防护、定期复查。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治疗:肺结核的核心治疗手段是联合使用抗结核药物,通常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药物组合。治疗分为强化期和巩固期,全程需6个月以上。药物需严格按时服用,避免漏服或中断,否则易导致耐药性。治疗期间需监测肝功能等指标,防止药物副作用。
2.手术干预: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耐多药肺结核或合并大咯血、肺毁损等严重并发症的情况,需考虑手术切除病灶。手术需在病情稳定期进行,术后仍需继续抗结核治疗。手术风险较高,需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及整体状况。
3.营养支持:肺结核患者常伴随营养不良,需补充高蛋白、高热量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适当增加鱼、蛋、奶制品摄入,必要时使用营养补充剂。营养改善有助于提升免疫力,加速病灶修复。
4.隔离防护: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需采取呼吸道隔离措施,佩戴口罩并避免近距离接触他人。居住环境保持通风,痰液需消毒处理。隔离期通常持续至痰菌转阴,防止疾病传播。
5.定期复查:治疗期间需每月复查痰涂片、胸部影像学及肝肾功能。治愈后仍需每年随访,观察是否复发。复查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疗效。
治疗过程中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减药或停药。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皮疹、黄疸等应及时就医。保持良好作息,戒烟限酒,减少呼吸道刺激。接触者应进行筛查,早发现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