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谷穴是足太阴脾经的常用穴位,可以针灸。该穴位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具有健脾和胃、利水除湿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腹胀、肠鸣、下肢痿痹等病症。
针灸漏谷穴需由专业医师操作,根据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针刺手法和刺激强度。针刺时通常采用直刺法,深度约1-1.5寸,以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宜。对于脾胃虚弱、湿浊内阻的患者,可配合艾灸以增强温补脾阳的效果。现代刺激漏谷穴能调节胃肠功能,促进水液代谢,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水肿等有一定改善作用。
操作时需避开胫骨后缘的血管和神经,避免手法过重导致局部血肿。孕妇慎用此穴,以防引发子宫收缩。皮肤感染、溃疡或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不宜针灸。治疗期间需注意保暖,避免寒湿侵袭。部分敏感体质者可能出现晕针反应,需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平卧等措施。针灸后局部可能出现轻微淤青,通常可自行消退。建议在正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