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灌注是一种将药物或溶液直接注入膀胱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膀胱疾病的局部治疗。通过导管将特定药物导入膀胱内,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膀胱黏膜,达到治疗目的,同时减少全身副作用。这种方法常用于膀胱癌术后预防复发或治疗某些膀胱炎症性疾病。
膀胱灌注的操作通常在医疗场所由专业医护人员完成。患者取仰卧位,消毒后经尿道插入导管,排空尿液后注入预先配置的药物溶液。药物在膀胱内保留一定时间后排出,以确保充分接触黏膜。常用药物包括化疗药物如丝裂霉素、卡介苗等免疫制剂,以及抗生素或镇痛消炎药。治疗频率和周期根据病情而定,可能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持续数周至数月。该疗法能有效降低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率,缓解间质性膀胱炎等症状,但可能出现尿频、尿痛或血尿等局部反应。
进行膀胱灌注前需确认尿道无急性感染,避免操作导致炎症扩散。灌注后建议多饮水促进药物残留排出,减少化学性膀胱炎风险。治疗期间出现持续发热、严重血尿或排尿困难需立即就医。部分患者可能对灌注药物过敏,需提前告知医生药物过敏史。化疗药物灌注期间应避免怀孕,育龄期患者需采取可靠避孕措施。定期复查膀胱镜和尿常规是评估疗效和监测副作用的重要手段。长期反复灌注可能增加膀胱纤维化风险,需严格遵循医嘱控制治疗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