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护理诊断包括骨骼畸形风险、肌肉无力、疼痛不适、生长发育迟缓、维生素D缺乏。具体分析如下:
1.骨骼畸形风险:佝偻病主要影响骨骼发育,尤其是长骨和脊柱。由于钙磷代谢异常,骨骼软化变形,可能出现O型腿、X型腿或鸡胸。护理需关注骨骼形态变化,避免负重活动加重畸形。定期检查骨骼发育情况,必要时使用支具矫正。饮食中增加富含钙磷的食物,如奶制品、鱼类,促进骨骼正常矿化。
2.肌肉无力:低血磷会导致肌力下降,表现为行走困难、易疲劳。护理重点在于适度运动训练,增强肌肉力量。避免剧烈运动造成损伤,可进行温和的伸展活动。监测肌力恢复情况,结合按摩缓解肌肉紧张。补充含磷食物如瘦肉、豆类,改善代谢异常。
3.疼痛不适:骨骼变形或肌肉痉挛可能引发疼痛。护理需评估疼痛程度,提供舒适体位,减少关节压力。热敷或轻柔按摩可缓解不适,避免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镇痛措施,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4.生长发育迟缓:佝偻病患儿身高体重常低于同龄标准。护理应定期记录生长曲线,调整营养摄入。保证充足睡眠,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利用阳光合成维生素D。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营养素,纠正发育滞后。
5.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不足是核心问题。护理需严格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制剂,避免过量中毒。鼓励日照暴露,每日15-30分钟。饮食中添加蛋黄、肝脏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定期检测血钙、磷及维生素D水平,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需保持环境安全,防止跌倒骨折。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复查。护理过程中注重心理支持,减轻焦虑情绪。遵循医嘱规范治疗,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