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出结石后有可能会好,但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
当结石成功从尿液中排出体外时,如果是单发的、较小的结石,并且没有对泌尿系统造成严重的、不可逆的损伤,通常意味着结石相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例如一些直径较小的草酸钙结石或者尿酸结石,在顺利排出后,梗阻解除,之前由于结石梗阻而引起的疼痛、血尿等症状会随之消失,肾脏的积水也会逐渐消退,肾功能也可恢复正常。如果结石是多发性的,即使排出了一颗较大的结石,体内可能还残留有其他结石,这些残留结石在日后可能继续增大或者移动,再次引发泌尿系统的梗阻、感染等问题。而且,结石的形成往往与个体的代谢异常有关,如胱氨酸结石患者可能存在胱氨酸代谢障碍,如果不进行针对性的代谢调整,即使排出了现有的结石,日后仍有很高的复发风险。另外,较大的结石在排出过程中可能会划伤尿道黏膜,引起尿道狭窄等并发症,这也需要后续的观察和治疗。所以,尿出结石后是否完全好了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必要时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