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湿并不一定代表湿气重。耳屎的干湿主要由遗传基因决定,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亚洲人群约80%为干性耳垢,欧美人群则以湿性耳垢为主,这种差异与ABCC11基因的变异密切相关,而非中医理论中的湿气概念。
湿性耳垢俗称油耳是皮脂腺分泌旺盛的表现。外耳道皮肤含有耵聍腺和皮脂腺,前者分泌的分泌物与后者分泌的油脂混合后形成黏稠的耳垢。这种性状具有保护作用,能黏附灰尘、抑制细菌生长。若近期耳垢突然变湿或伴有异味、瘙痒,则需警惕外耳道炎或中耳炎等病理情况,此时湿性耳垢可能成为疾病信号而非单纯体质问题。
日常护理湿性耳垢需避免过度清洁。棉签掏耳可能将耳垢推入深处引发栓塞,建议用温水冲洗外耳道。游泳或洗澡后保持耳道干燥,潮湿环境易滋生真菌。若出现听力下降、耳痛或持续分泌物,应及时就医排除感染或耵聍栓塞。湿性耳垢与腋臭可能存在基因关联,但二者均属正常生理特征,无需因传统湿气观念过度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