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根据病情发展可分为早期、活动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不同阶段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存在差异,及时识别有助于针对性治疗。
早期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如多汗、夜惊、枕秃等,骨骼改变尚不明显。此期血清钙、磷正常或轻度降低,碱性磷酸酶开始升高。活动期骨骼改变显著,出现方颅、肋骨串珠、手镯征等典型表现,X线显示骨骺端增宽、杯口状改变。恢复期症状逐渐缓解,骨骼畸形停止发展,实验室指标趋于正常。后遗症期多见于未规范治疗的严重病例,遗留O型腿、X型腿等永久性骨骼畸形。
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重点观察血清25-羟维生素D、钙磷代谢及骨骼X线表现。治疗以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为主,活动期需加大剂量并配合日光照射。预防关键在于孕期营养、婴幼儿期足量维生素D补充及定期体检。严重骨骼畸形可能需外科干预,但需待病情稳定后评估。注意避免长期大剂量维生素D使用导致中毒,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水平。母乳喂养儿及早产儿属于高风险人群,需加强筛查和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