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计通过发出特定频率和强度的声音检测听觉敏感度、记录最小可听阈值、评估双耳听力差异、判断听力损失程度、辅助诊断耳部疾病。具体分析如下:
1.检测听觉敏感度:听力计通过耳机或骨导振子向受试者传递不同频率的纯音,从低频到高频逐步测试。受试者听到声音时需立即反馈,操作人员记录能感知的最小音量,即听阈。测试过程需在隔音室内进行,避免环境噪声干扰。不同频率的听阈连线形成听力图,直观反映听觉敏感度。
2.记录最小可听阈值:最小可听阈值指受试者能听到的最微弱声音强度,以分贝为单位。听力计通过精确控制输出强度,从高到低递减,直至受试者无法感知。该数据是判断听力是否正常的关键依据。测试时需多次验证,确保结果准确。阈值异常可能提示传导性或感音神经性听力问题。
3.评估双耳听力差异:分别测试左右耳的听阈,对比两侧数据差异。若一侧阈值显著高于另一侧,可能存在单耳病变或不对称听力损失。测试时需交替进行,避免听觉疲劳影响结果。双耳差异较大时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分析。
4.判断听力损失程度:根据听力图将听力损失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听力计通过频率与强度的组合,明确受损范围及严重程度。例如高频听力下降常见于老年性聋,全频下降可能由中耳炎引起。准确分级有助于制定干预方案。
5.辅助诊断耳部疾病:听力计结果结合病史和体征,可区分传导性聋与感音神经性聋。传导性聋表现为骨导正常、气导下降,感音神经性聋则两者均异常。测试结果还能提示耳蜗、听神经或中枢病变,为治疗提供方向。
测试前需确认设备校准无误,避免强噪声环境。受试者保持清醒专注,避免移动或咳嗽干扰结果。操作人员需规范流程,及时记录数据。测试后妥善保存听力图,便于后续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