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藤与茜草均为传统中药材,但属于不同科属植物,功效与应用存在明显差异。钩藤为茜草科钩藤属植物,以带钩茎枝入药,具有息风定惊、清热平肝之效;茜草则为茜草科茜草属植物,以根及根茎入药,擅长凉血止血、活血祛瘀。二者虽同属茜草科,但药用部位与主治方向截然不同。
从植物学特征看,钩藤枝条具对生或轮生的钩状刺,叶片革质,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其活性成分钩藤碱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常用于治疗高血压、惊痫抽搐等症。茜草根呈圆柱形,表面红棕色,含茜草素、紫茜素等成分,能促进血液循环,多用于血热出血、跌打损伤及风湿痹痛。现代钩藤的降压作用与钙离子通道阻滞有关,而茜草的抗炎止血功效则与调控凝血因子相关。
使用钩藤需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过量可能引起心率减缓;茜草孕妇禁用,血虚无瘀者不宜。二者不可相互替代,临床配伍需遵循辨证论治原则。部分地方存在将茜草误作钩藤使用的现象,需通过性状鉴别与成分检测加以区分。药材贮藏均应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免有效成分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