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痹症主要由心脏气血不足、寒邪侵袭或情志失调等因素导致,属于中医常见病症。心脏功能受损或气血运行不畅时,易引发胸闷、心悸、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现代医学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等病理变化是重要诱因,与中医理论存在共通之处。
长期不良生活习惯是心痹症的重要诱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易导致痰浊内生,阻塞心脉;过度劳累或缺乏运动,可能耗伤心气,减弱心脏泵血功能;情绪波动过大,如长期抑郁或暴怒,会引起气机郁滞,影响心血运行。外感寒邪或体质虚寒者,寒凝血脉,也可能诱发心痹。部分患者因先天禀赋不足,心脏功能较弱,稍受刺激便易发病。
预防心痹症需注重综合调理。饮食宜清淡,避免高脂高盐,适当摄入活血化瘀的食物如山楂、丹参。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流通,但需避免剧烈活动。情绪管理尤为关键,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舒缓压力。若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心痹症患者需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滥用偏方,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