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患者可以洗澡,但需要采取防水措施避免耳朵进水。
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炎症,多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洗澡时若水进入外耳道,可能加重炎症或导致感染扩散。洗澡时应尽量避免耳朵接触水,可使用防水耳塞或棉球涂凡士林后轻轻塞入外耳道,阻挡水分进入。淋浴比泡浴更安全,因水流冲击较小。洗完后需及时擦干耳周,保持外耳道干燥。若外耳道已化脓或破损,更需谨慎,避免水直接接触患处。
避免使用硬物掏耳,防止损伤外耳道皮肤。洗澡水温不宜过高,以免刺激患处。若外耳道炎症状严重,如剧烈疼痛、流脓或听力下降,建议暂停洗澡并及时就医。治疗期间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或抗真菌药物,同时保持耳部清洁干燥。游泳、潜水等水上活动需暂停,直至炎症完全消退。日常避免频繁掏耳或使用不洁工具,减少外耳道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