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典型特征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或皮疹,可能伴随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多数病例症状较轻,但少数可能引发脑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手足口病的典型表现为口腔黏膜、手掌、足底出现红色小疱疹,部分患者臀部或膝盖也可能有皮疹。疱疹周围常有红晕,破溃后形成小溃疡,导致疼痛影响进食。发热通常持续1-2天,体温在38℃左右。病原体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为主,后者更易导致重症。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轻症患者需居家隔离,保持口腔清洁,使用退热药或局部镇痛药物缓解不适。重症需及时住院,针对脑炎、循环衰竭等并发症进行干预。
预防手足口病需注重卫生管理,勤洗手、消毒玩具和日常用品。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一周,避免接触其他儿童。托幼机构发现病例需加强晨检和环境消毒。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状态,若出现持续高热、呕吐、肢体抖动或呼吸急促,应立即就医。目前EV71型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重症,建议适龄儿童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