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脂肪浸润和脂肪肝本质上是同一病理过程的不同表述,均指肝脏细胞内异常蓄积脂肪的现象,但临床术语使用略有差异。脂肪肝是更广泛的临床诊断名称,而肝内脂肪浸润常作为影像学描述术语,强调脂肪在肝细胞内的分布状态,两者核心病理特征一致,均属于肝脏脂肪变性范畴。
从医学定义来看,脂肪肝指肝脏脂肪含量超过5%或组织学上30%以上肝细胞出现脂肪空泡,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两类。肝内脂肪浸润则多见于超声、CT等影像报告,描述肝实质内弥漫性或局灶性脂肪沉积的影像特征,例如超声显示肝区回声增强、CT显示肝脾密度倒置等。在病因学上,两者共享相同的风险因素,包括肥胖、代谢综合征、高脂饮食等。部分特殊类型的脂肪浸润如局灶性脂肪沉积可能需与肝脏肿瘤鉴别,此时需结合增强影像或活检明确诊断。
临床实践中需注意,单纯影像学提示肝内脂肪浸润不能等同于脂肪肝的完整诊断,需结合肝功能、代谢指标及病史综合判断。对于超声发现的轻度脂肪浸润,若无代谢异常或肝损伤证据,可能仅需生活方式干预。而确诊脂肪肝后需评估纤维化程度,警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进展风险。无论使用何种术语,核心管理策略均为控制原发病因、监测肝功变化及预防并发症,定期随访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