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发生慢性炎症并伴随腺体化生的病变,属于膀胱黏膜的良性增生性疾病。该病主要表现为膀胱黏膜上皮细胞转化为腺上皮,形成类似肠腺的结构,可能与长期慢性刺激或感染有关。
腺性膀胱炎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长期尿路感染、膀胱结石、尿路梗阻或化学刺激等因素可能诱发该病。患者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下腹不适或血尿,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检查时发现。诊断主要依靠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或CT可辅助评估膀胱壁增厚情况。治疗上需根据病情选择抗生素、抗炎药物或膀胱灌注疗法,严重者可能需手术切除病变组织。
腺性膀胱炎需与膀胱肿瘤、间质性膀胱炎等疾病鉴别,避免误诊。患者应避免吸烟、饮酒及摄入刺激性食物,减少膀胱黏膜刺激。定期复查膀胱镜及尿常规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若出现血尿加重或排尿困难,需及时就医。保持良好的排尿习惯,避免憋尿,适当增加水分摄入可降低感染风险。治疗期间需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以免影响疗效或导致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