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草在传统医学中有一定应用,但现代医学尚未明确证实其治疗耳鸣的效果。耳鸣成因复杂,涉及听觉系统、血液循环、神经功能等多方面因素,通草作为单味药材难以覆盖所有病理环节。若考虑使用,需结合具体证型并咨询专业中医师。
传统医学认为通草具有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的功效,部分古籍记载其可用于耳窍不通相关症状。从药理成分看,通草含有的皂苷类、多糖类物质可能对改善微循环有一定作用,但现有研究多集中在利尿和抗炎领域。临床观察发现,由肝胆湿热或气滞血瘀引起的耳鸣患者,在配伍柴胡、川芎等药材的复方中使用通草,可能辅助缓解伴随症状。但突发性耳鸣、器质性病变导致的耳鸣仍需优先采用现代医学手段排查病因。
使用通草需注意体质辨证,脾胃虚寒者长期服用可能加重腹泻。药材需严格炮制去除毒性成分,新鲜通草汁液接触皮肤可能引发过敏。妊娠期女性禁用,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耳鸣持续超过两周或伴有眩晕、听力下降时,应立即进行纯音测听、颞骨CT等专科检查。现代医学针对不同病因的耳鸣已有声治疗、掩蔽疗法、药物治疗等规范方案,传统疗法可作为补充手段,但不应延误主流医学干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