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感染是由放线菌引起的一类慢性化脓性炎症,常见于口腔、胸腔或腹部。放线菌属于革兰氏阳性厌氧菌,通常存在于人体口腔、消化道等黏膜表面,属于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黏膜屏障受损时可能引发感染。典型表现包括局部脓肿、瘘管形成及特征性的硫磺样颗粒。
放线菌感染多表现为慢性进展过程,初期症状隐匿,易被忽视。口腔颌面部感染最常见,可能与龋齿、牙周炎或口腔手术有关。胸部感染常由误吸导致,表现为肺炎、肺脓肿或胸壁瘘管。腹部感染多见于阑尾炎、肠道穿孔后,形成腹腔脓肿或盆腔炎。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微生物培养,硫磺样颗粒的检出具有重要提示意义。治疗以长期大剂量青霉素为主,严重者需手术引流或清创。
预防放线菌感染需注重口腔卫生,及时治疗龋齿或牙周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定期监测,避免黏膜损伤。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防止复发。若出现不明原因肿块、脓肿或长期不愈的瘘管,应及时就医排查。避免自行处理伤口,减少感染风险。放线菌感染虽进展缓慢,但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组织广泛破坏,早期干预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