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菌感染是由放线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类慢性化脓性炎症性疾病。这类细菌属于革兰阳性厌氧或微需氧菌,常存在于人体口腔、消化道和生殖道等部位,当黏膜屏障受损或免疫力下降时可能引发感染。
放射菌感染通常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局部脓肿、窦道形成和特征性的硫磺样颗粒。常见类型包括颈面部放线菌病、胸部放线菌病和腹部放线菌病,症状因感染部位而异。颈面部感染多由口腔创伤或龋齿导致,表现为下颌肿胀和硬结;胸部感染可能模仿肺结核或肺癌,伴有咳嗽、胸痛;腹部感染常继发于阑尾炎或肠道穿孔,形成慢性腹腔脓肿。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硫磺样颗粒的显微镜观察或细菌培养可确诊。
治疗放射菌感染需长期使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类药物,疗程通常持续数月以防止复发。严重病例需手术引流或切除坏死组织。日常预防需注意口腔卫生,及时处理龋齿或牙周疾病,避免黏膜损伤。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加强防护,出现不明原因慢性脓肿或窦道时应尽早就医。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监测药物副作用和疗效,避免擅自停药导致病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