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泻肺的中药种类较多,常见的有黄芩、桑白皮、栀子、夏枯草、龙胆草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泻火、疏肝解郁或清肺降火的功效,适用于肝火亢盛或肺热壅盛引起的症状,如目赤肿痛、咳嗽痰黄、口干口苦等。
黄芩性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擅长清肺热、泻肝火,常用于肺热咳嗽或肝胆湿热证。桑白皮甘寒,主入肺经,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对肺热咳喘或痰多者有较好效果。栀子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可泻火除烦、清热利湿,适用于肝郁化火或肺热痰黄。夏枯草辛、苦、寒,归肝、胆经,长于清肝明目、散结消肿,对肝火上炎引起的头痛、目赤有效。龙胆草大苦大寒,专入肝胆经,泻肝胆实火作用较强,常用于肝胆湿热或肝火上攻之证。
使用清肝泻肺的中药需注意辨证施治,避免滥用。寒凉药物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慎用。部分药物如龙胆草苦寒较甚,长期服用可能引起胃部不适,需中病即止。孕妇及体质虚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肝肺实热证需与阴虚火旺鉴别,后者宜滋阴降火而非单纯清热泻火。药物配伍时需考虑君臣佐使,如搭配滋阴或健脾药物以减轻寒凉之性。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避免加重内热或影响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