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水肿可由颅内感染、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颅内肿瘤、代谢性疾病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颅内感染:脑炎或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会导致血脑屏障破坏,炎症介质释放增加血管通透性,液体渗入脑组织间隙形成水肿。严重感染时毒素直接损伤脑细胞,引起细胞毒性水肿。部分寄生虫感染如脑囊虫病也会因占位效应诱发局部水肿。
2.脑血管意外:脑梗死急性期缺血缺氧导致钠钾泵功能障碍,细胞内钠离子蓄积引发细胞肿胀。脑出血后血肿压迫周围组织,同时凝血过程中释放的活性物质加剧血管源性水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因脑血管痉挛间接导致全脑水肿。
3.颅脑外伤:外力冲击使脑组织挫裂伤,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并触发炎性反应。轴索损伤后细胞膜完整性破坏,离子平衡失调加重细胞内水肿。开放性损伤还可能因颅内压骤变引发弥漫性脑肿胀。
4.颅内肿瘤:肿瘤生长过程中压迫周围血管和脑组织,局部微循环障碍导致水分滞留。恶性肿瘤分泌的因子促进新生血管形成,这些血管结构不完整易渗漏。转移瘤周围常伴有明显血管源性水肿带。
5.代谢性疾病:肝性脑病时血氨升高干扰星形胶质细胞功能,诱发细胞渗透性水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严重低钠血症会因血浆渗透压急剧改变,水分向脑细胞内转移。尿毒症毒素蓄积同样可能破坏血脑屏障稳定性。
出现头痛呕吐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使用脱水药物掩盖病情。影像学检查对鉴别病因至关重要,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同时控制颅内压。长期卧床患者应预防并发症,营养支持与电解质监测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