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脑瘫主要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异常及姿势反射异常。早期症状多在出生后数月内显现,包括肢体僵硬或松软、自主运动减少、喂养困难等。部分患儿伴随异常哭闹、惊跳反应增强或减弱,严重者可出现癫痫发作。随着月龄增长,可能出现抓握困难、翻身坐立延迟等典型运动障碍。
脑瘫的临床表现与脑损伤部位密切相关。痉挛型患儿常见下肢交叉剪刀步、足尖着地;不随意运动型则表现为难以控制的肢体扭动;共济失调型以平衡障碍为主。约半数患儿合并智力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视听功能异常。早产儿多见双侧痉挛性瘫痪,足月儿更易出现偏瘫或肌张力低下。部分病例存在原始反射消失延迟,如拥抱反射持续超过6个月。头颅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脑室扩大、脑白质软化等病变。
密切观察新生儿运动里程碑发育情况至关重要。若3个月不能抬头、6个月不会翻身或9个月无法独坐,需及时就医评估。高危儿如早产、窒息、重症黄疸应定期进行神经行为测评。康复训练越早介入效果越好,需结合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多学科干预。避免过度关注运动功能而忽视认知训练,营养支持与并发症预防同样关键。家长需保持耐心,理解脑瘫是静态性脑病,但功能可通过训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