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五个月的宝宝不会说话属于常见现象,多数情况下无需过度焦虑。语言发育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宝宝可能在18-24个月才出现明显语言爆发期。建议先观察宝宝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如是否能听懂简单指令、对声音有反应等,这些非语言沟通能力通常先于口语表达发展。
语言发育迟缓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遗传因素、家庭语言环境、早产史或听力问题都需纳入考量。若宝宝能发出咿呀声、有眼神交流且社交反应正常,通常属于暂时性延迟。可多与宝宝进行面对面互动,用清晰简短的句子描述日常活动,避免电子设备替代真人交流。读绘本、唱儿歌能刺激语言中枢,但需注意避免强迫模仿发音。若伴随不合群、刻板行为或运动发育落后,建议尽早就诊儿童保健科或发育行为儿科排查自闭症谱系障碍或其他神经发育问题。
注意避免与其他同龄儿童简单对比,每个宝宝的发育轨迹不同。定期记录宝宝新掌握的发音或词汇,监测进展速度。听力筛查是必要检查项目,中耳炎或先天性耳聋可能导致语言输入受阻。限制屏幕时间在每天30分钟以内,过度视觉刺激会减少语言互动机会。若24个月仍无任何有意义词汇,或36个月仍不会说短语,需专业评估干预。养育者保持耐心,用积极回应鼓励任何发声尝试,压力传导反而会抑制语言表达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