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包括对症缓解疼痛、保持充足水分摄入、使用清热解毒药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1.对症缓解疼痛:疱疹性咽峡炎常伴随咽部剧烈疼痛,可选用局部喷雾或含片减轻症状。非甾体抗炎药有助于缓解疼痛和发热,但需注意剂量与使用频率,避免胃肠道刺激。儿童患者需严格按体重调整用药量,避免过量。疼痛剧烈时可采用温盐水漱口,减少黏膜刺激。
2.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发热和咽痛可能导致脱水,需少量多次补充温水或淡盐水。婴幼儿可适当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次数。避免过冷或过热饮品刺激咽喉。若出现排尿减少、口唇干裂等脱水表现,需及时就医补液。
3.使用清热解毒药物:中医辨证属风热袭表或肺胃热盛,可选用银翘散、板蓝根等方剂。中成药如双黄连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可缓解症状。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加大剂量。合并细菌感染时需配合抗生素治疗。
4.避免刺激性食物:发病期间以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如米汤、藕粉。忌辛辣、油炸、坚硬食物,减少咽喉摩擦。适量补充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婴幼儿应暂停添加新辅食,避免过敏加重病情。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疱疹通常3-5天消退,若持续高热超过48小时或出现嗜睡、抽搐需警惕并发症。注意有无颈部淋巴结肿大、皮疹扩散等异常。婴幼儿需监测呼吸频率,防止喉梗阻。恢复期仍应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治疗期间需居家休息,减少外出。餐具、毛巾应单独使用并煮沸消毒。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干燥或烟尘刺激。接触患者后需彻底洗手。病程一般1-2周,预后良好,但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