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和乙肝是两种不同的病毒性肝炎,主要区别在于病毒类型、传播途径、疾病进展及治疗方式。丙肝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乙肝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导致,两者虽均影响肝脏,但病理机制和临床管理差异显著。
丙肝和乙肝的传播途径有部分重叠,但风险不同。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垂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病毒载量高时传染性极强。丙肝同样经血液传播,但母婴和性传播概率较低,更多与注射吸毒、不洁医疗操作相关。乙肝可接种疫苗预防,而丙肝尚无疫苗,但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可治愈95%以上的丙肝感染者。乙肝则需长期抗病毒治疗以控制病毒复制,难以彻底清除。疾病进展方面,乙肝可能急性发作或慢性化,慢性感染易导致肝硬化和肝癌;丙肝起病隐匿,但慢性化率高达80%,未经治疗同样可能引发严重肝病。
诊断时需通过血清学检测区分两种病毒。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提示感染,丙肝则需检测HCV抗体及RNA。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病毒载量及肝脏影像学。乙肝患者应避免饮酒、滥用药物,丙肝治愈后仍需关注肝纤维化风险。两种肝炎均需早期干预,但丙肝的治愈性疗法为患者提供了更积极的预后。公众应重视筛查,尤其有高危暴露史者,以降低肝硬化及肝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