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和乙肝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述,没有本质区别。乙型肝炎是医学规范名称,乙肝是简称,两者均指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
乙型肝炎病毒通过血液、体液传播,感染后可能发展为急性或慢性肝炎。急性感染通常表现为乏力、黄疸等症状,多数可自愈;慢性感染则可能导致肝硬化或肝癌。诊断需依赖血清学检测,如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可确诊。疫苗接种是有效预防手段,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可控制病情,但彻底清除病毒仍具挑战性。
日常需避免共用针具、不规范医疗操作等高风险行为。感染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避免饮酒以减轻肝脏负担。疫苗接种覆盖率提升对阻断传播至关重要。公众需科学认知疾病,避免对感染者歧视,同时遵循医嘱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