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感染的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结合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进行综合判断。
沙门氏菌感染的诊断通常从患者的粪便、血液或其他体液样本中分离并培养出沙门氏菌。粪便培养是最常用的方法,尤其在急性腹泻期检出率较高。血培养适用于发热或全身症状严重的患者,尤其是伤寒或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可快速检测沙门氏菌的特定基因片段,提高诊断效率。血清学检测如肥达试验可用于伤寒或副伤寒的诊断,但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测结果综合分析。
在诊断过程中,需注意采样时机和样本质量。粪便样本应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以提高培养阳性率。血培养通常在发热初期进行,多次采样可提高检出率。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或长期发热的患者,需考虑深部感染可能,必要时进行骨髓培养或影像学检查。沙门氏菌感染需与其他肠道病原体如志贺菌、大肠杆菌等鉴别,避免误诊。治疗前应明确耐药性,指导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