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肿瘤的症状包括局部疼痛且夜间加重、肢体感觉异常或肌力减退、大小便功能障碍、脊柱畸形或活动受限、体重下降或全身乏力。具体分析如下:
1.局部疼痛且夜间加重:脊柱肿瘤最常见的症状是病变部位持续性疼痛,初期可能为间歇性钝痛,随病情进展逐渐转为持续性剧痛。疼痛特点为静息痛,尤其在夜间平卧时加重,与日常活动无关。肿瘤侵犯神经根时可出现放射性疼痛,咳嗽或打喷嚏可能诱发疼痛加剧。疼痛部位与肿瘤位置相关,颈椎肿瘤多表现为颈肩痛,胸椎肿瘤易出现胸背部束带感,腰椎肿瘤常引起腰骶部疼痛。
2.肢体感觉异常或肌力减退:肿瘤压迫脊髓或神经根会导致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刺痛、蚁走感等感觉异常。胸段肿瘤可能引起下肢感觉减退,颈椎肿瘤可影响上肢。肌力减退多从远端开始,如足部无力、持物困难,严重时出现瘫痪。脊髓半切综合征表现为同侧运动障碍和对侧痛温觉丧失,全脊髓受压则导致截瘫或四肢瘫。
3.大小便功能障碍:骶椎或马尾神经受压时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或尿失禁,排便功能异常表现为便秘或失禁。早期可能仅为排尿迟疑、尿流变细,后期完全丧失自主控制。伴随会阴部感觉减退,男性可能出现性功能障碍。此类症状提示肿瘤已严重影响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需紧急干预。
4.脊柱畸形或活动受限:肿瘤破坏椎体结构可导致脊柱侧凸、后凸畸形,局部棘突压痛明显。患者常因疼痛采取强迫体位,颈部或腰部活动度显著下降。椎体病理性骨折时畸形突然加重,可能伴随身高缩短。儿童患者因骨骼未成熟更易出现进行性畸形。
5.体重下降或全身乏力:恶性肿瘤患者常见非特异性全身症状,包括消瘦、食欲减退、低热等。乏力与肿瘤消耗、贫血或代谢紊乱相关,可能早于局部症状出现。良性肿瘤通常无此表现,但巨大肿瘤长期压迫也可导致全身状态恶化。
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影像学检查是确诊的关键,不同症状组合可能反映肿瘤位置和性质。早期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神经损伤。治疗方案需根据肿瘤类型、分期及患者整体状况制定,部分病例需多学科协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