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存放时间过长确实会变质失效。中药材和成药都有一定的保质期,超出期限后有效成分会降解,甚至产生有害物质。不同种类中药的保存期限差异较大,矿物类药材相对稳定,而动植物类药材容易霉变虫蛀。
中药材变质主要受湿度、温度、光照和微生物影响。含糖分或淀粉较多的药材如枸杞、党参容易吸潮发霉;含挥发油的薄荷、当归久放后药效挥发;动物类药材如地龙、全蝎可能滋生虫卵。中成药丸剂、膏方在潮湿环境中会结块酸败,糖浆类易发酵变质。传统经验认为陈药不治病,《中国药典》明确规定各类饮片的贮存条件和保质期,例如煎煮类饮片通常保质2年,蜜丸保存不超过18个月。
保存中药需避光防潮,建议使用密封罐置于阴凉干燥处。定期检查药材是否出现霉斑、虫蛀或异味,变质的药材不可继续服用。代煎药液冷藏不超过7天,冷冻保存不宜超过1个月。购买时注意包装日期,自备药材建议半年内使用完毕。特殊药材如麝香、牛黄需单独密封冷藏。服用前需观察性状变化,出现异常应立即停用。医疗机构的中药房会定期清理过期药品,家庭储药也应建立轮换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