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存放时间过长确实可能变质失效。中药材和成药都有一定的保质期,超出期限后有效成分会降解,甚至产生有害物质。不同种类中药的稳定性差异较大,矿物类药材相对耐储存,而动植物类药材容易受环境影响发生质变。
中药材变质主要受湿度、温度、光照和虫害影响。潮湿环境会导致药材发霉、虫蛀,如当归、黄芪等根茎类药材易吸潮变质。高温会加速挥发油类成分的蒸发,如薄荷、藿香等芳香类药物久放后药效明显减弱。阳光直射可能引发光化学反应,使某些药材颜色变深或成分分解。动物类药材如阿胶、鹿茸在湿热条件下更易腐败。中成药丸剂、膏方含糖分或油脂,过期后可能出现酸败、霉变。
保存中药需选择阴凉干燥处,避免塑料包装,优先使用陶瓷罐或玻璃容器。定期检查药材是否出现霉斑、虫蛀或异味,变质的药材不可继续服用。煎煮前注意观察,若发现药材质地黏软、颜色异常应停止使用。购买时注意生产日期,部分名贵药材建议密封后冷藏。不同药材不可混放,避免交叉污染。服用过期中药可能引发腹泻、过敏等不良反应,严重时会导致中毒。医疗机构和药房需严格执行先进先出的库存管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