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后疼痛可能源于软组织适应性调整、关节复位引发的炎症反应、操作力度超出承受范围、神经敏感性暂时升高、原有损伤被重新激活。具体分析如下:
1.软组织适应性调整:正骨过程中,骨骼位置变化会牵拉周围肌肉、韧带等软组织。长期错位状态下,软组织已形成代偿性松弛或紧张,复位后需重新适应新位置,可能引发短暂拉伸痛或酸胀感。
2.关节复位引发的炎症反应:关节错位可能导致局部微循环障碍,复位后血流恢复可能引发充血反应,炎症介质释放刺激痛觉神经末梢。这种反应通常48小时内逐渐消退。
3.操作力度超出承受范围:正骨手法需根据个体耐受度调整,力度过大可能造成关节囊或周围组织微小损伤。尤其骨质疏松或慢性劳损者,轻微外力也可能引发延迟性疼痛。
4.神经敏感性暂时升高:错位关节可能压迫神经根,复位瞬间神经突然解除压迫,敏感性尚未恢复,可能产生短暂放射痛或麻木感,通常1-3天缓解。
5.原有损伤被重新激活:陈旧性损伤部位存在粘连或瘢痕组织,正骨可能牵拉这些区域,导致局部代谢废物堆积刺激痛觉感受器,需配合热敷促进代谢。
正骨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局部可冷敷减轻炎症反应。疼痛持续超过72小时或伴随肿胀、活动受限需及时就医。正骨前后应与操作者充分沟通身体感受,确保手法适合当前状况。日常需加强核心肌群锻炼以维持关节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