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确诊需结合临床症状观察、疱疹特征检查、病原学检测、血常规及生化分析、影像学评估。具体分析如下:
1.临床症状观察: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为发热、口腔黏膜疱疹及手足臀部皮疹。发热多为低至中度,持续1-3天。口腔疱疹常见于舌、颊黏膜和硬腭,初期为红色小斑疹,后发展为水疱并溃破形成溃疡。手足皮疹多呈离心性分布,疹型为斑丘疹或小水疱,周围有红晕,通常不痛不痒。部分病例可能伴随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
2.疱疹特征检查:疱疹液或溃疡分泌物是重要检测样本。水疱液清亮,疱壁薄且易破,周围绕以红晕。口腔溃疡表面覆盖黄色伪膜,基底充血。皮疹形态与疱疹性咽峡炎、水痘等疾病需鉴别。采集疱疹液时需无菌操作,避免继发感染。典型皮疹分布和形态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3.病原学检测:通过咽拭子、粪便或疱疹液样本进行核酸检测或病毒分离,可明确肠道病毒类型。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型是主要病原体。核酸检测灵敏度高,病毒分离周期较长但特异性强。病原学结果对重症病例的预警和流行病学调查有重要意义。
4.血常规及生化分析:多数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重症可能出现白细胞显著增高。部分病例血清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心肌酶谱异常提示可能并发心肌炎。肝功能异常者需警惕重症倾向。实验室指标辅助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5.影像学评估:重症病例需行胸部X线或磁共振检查。胸片可显示肺纹理增粗或斑片状阴影,提示神经源性肺水肿。脑脊髓磁共振有助于发现脑干脑炎或脊髓炎病变。影像学异常多见于病情进展迅速的危重患者。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需加强个人卫生管理,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一周。密切观察有无持续高热、肢体抖动等重症表现,及时就医。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