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伤有可能引起心肌缺血。
当身体受伤时,尤其是较为严重的创伤,会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反应,这些反应可能间接导致心肌缺血。受伤会引起机体的应激状态,此时体内会释放大量的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会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脏的负荷明显增加。如果心脏的冠状动脉存在粥样硬化等基础病变,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突然增加的负荷,就可能导致心肌供血相对不足,从而引发心肌缺血。
另外,严重受伤导致大量失血时,血容量急剧下降,心脏为了维持重要器官的灌注,会代偿性地加快跳动。但与此同时,由于整体血容量不足,冠状动脉的灌注也会减少,进而引起心肌缺血。而且受伤后的疼痛、炎症反应等也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干扰心脏正常的电生理活动和血液供应。同时,受伤后的患者如果长期卧床,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堵塞冠状动脉,也会直接造成心肌缺血。所以受伤是有可能引起心肌缺血的,在处理受伤患者时,也要关注心脏方面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