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持续高烧时,物理降温是辅助退烧的重要方式,能帮助缓解不适并避免体温过高引发并发症。通过科学合理的物理降温方法,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体温,但需结合实际情况操作,避免不当处理加重病情。
物理降温的核心是促进散热,减少热量积聚。温水擦拭是常用方法,用32-34℃的温水浸湿毛巾,轻轻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体表热量。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酒精可能刺激皮肤或引发过敏,冰水会导致血管收缩反而阻碍散热。适当减少衣物和盖被,保持环境通风,室温控制在24-26℃为宜。多补充水分,如温水、口服补液盐等,预防脱水并促进排汗散热。退热贴可贴于额头或太阳穴,但效果较有限,需配合其他措施。
物理降温需注意观察孩子状态。若出现寒战、皮肤苍白或手脚冰凉,可能处于体温上升期,此时不宜强行降温,可适当保暖手脚。避免擦拭前胸、腹部,以免引起不适。持续高烧超过38.5℃或伴有精神萎靡、呕吐、抽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物理降温不能替代药物治疗。新生儿或3个月以下婴儿发热应直接送医,不可自行处理。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过度擦拭损伤皮肤。物理降温后30分钟复测体温,评估效果并及时调整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