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呼吸道通畅:脑卒中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或意识障碍,需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调整体位避免舌后坠。必要时使用吸痰设备,确保氧气供应充足。对昏迷患者采取侧卧位,防止误吸。定期检查血氧饱和度,维持正常呼吸功能。
2.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血压、心率、体温及瞳孔变化。血压过高或过低均需干预,避免加重脑损伤。体温升高可能提示感染或中枢性高热,需物理降温或药物控制。瞳孔不对称可能反映颅内压增高,需紧急处理。
3.预防并发症:长期卧床易引发压疮、深静脉血栓和肺部感染。定时翻身拍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弹力袜或按摩下肢促进血液循环。早期进食训练减少吸入性肺炎风险,留置导尿管需严格消毒。
4.康复训练: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肢体功能锻炼,包括被动关节活动和主动肌力训练。结合针灸、推拿等中医手段促进神经恢复。语言障碍者需进行发音练习,从简单音节逐步过渡到句子。
5.心理支持:脑卒中后抑郁焦虑常见,需耐心倾听并疏导情绪。家属参与鼓励患者配合治疗,避免负面语言刺激。通过成功案例增强信心,逐步建立积极心态。
护理过程中需根据个体差异调整方案,避免过度劳累或训练强度过大。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控制水分摄入。定期评估恢复进度,及时调整护理计划。环境保持安静舒适,减少不良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