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压疮、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加强心理支持。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呼吸道通畅:脑卒中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或意识障碍,需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必要时使用吸痰设备。对于昏迷患者可考虑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确保氧气供应充足,避免低氧血症加重脑损伤。定期翻身拍背促进排痰,减少肺部感染风险。
2.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指标,血压过高或过低均需调整治疗方案。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波动较大,需避免骤升骤降。体温升高提示感染或中枢性高热,需物理降温或药物干预。心率异常可能反映心脏负荷过重或电解质紊乱,需及时处理。
3.预防压疮:长期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骨突部位垫软枕或气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日检查受压部位是否发红或破损,使用减压敷料保护高危区域。营养不良患者需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增强皮肤抵抗力。床单平整无褶皱,减少摩擦刺激。
4.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急性期后尽早开始被动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病情稳定后转为主动训练,如握球、抬腿等动作,逐步增加强度。训练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配合针灸或推拿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运动功能。
5.加强心理支持:脑卒中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需耐心倾听诉求,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鼓励家属参与陪伴,营造积极康复氛围。通过成功案例增强信心,避免负面语言刺激。必要时请心理专业人员介入疏导。
护理过程中需根据个体差异调整方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疗团队沟通。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控制盐分和脂肪摄入。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引发眩晕,夜间加强安全防护。定期评估护理效果,动态优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