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附睾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属于男性生殖系统结核的常见类型。该病多继发于肺结核或其他部位的结核感染,病原体通过血行或淋巴途径播散至附睾,导致局部组织发生干酪样坏死和肉芽肿性病变。早期症状隐匿,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附睾硬结、疼痛及阴囊肿胀等典型表现。
附睾结核的病理特征为结核性肉芽肿形成,伴随淋巴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疾病初期可能仅表现为附睾尾部无痛性硬结,触诊质地坚硬。随着病变扩大,可蔓延至睾丸和输精管,形成串珠样改变。慢性期常并发阴囊窦道,分泌脓性物质。诊断需结合结核病史、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超声可见附睾结构紊乱伴钙化灶,结核菌素试验及γ-干扰素释放试验有助于鉴别。治疗以规范抗结核药物为主,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需持续使用6-9个月,严重病例需手术切除病灶。
预防附睾结核需重视肺结核的早期筛查与治疗,避免接触活动性结核患者。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与听力,抗结核药物可能引发肝损伤或前庭神经毒性。出现阴囊破溃时应保持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耐药结核病例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方案,全程督导化疗可降低复发风险。合并泌尿系结核时需延长疗程至12个月以上,治疗结束后每3个月复查超声直至病灶钙化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