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积液是否严重主要取决于积液量、症状及病因。通常生理性积液不超过10mm且无症状,无需治疗;病理性积液超过30mm或伴随腹痛、发热等症状,则需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盆腔积液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生理性积液多见于排卵期或月经前后,液体量较少通常<10mm,可自行吸收。病理性积液常由盆腔炎、宫外孕、肿瘤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引起,积液量可能超过30mm甚至更多,并伴随下腹坠痛、异常出血或发热。例如,急性盆腔炎导致的积液可能迅速增多,需抗生素治疗;卵巢囊肿破裂或宫外孕引发的积液可能危及生命,需紧急处理。影像学检查如B超结合病史和症状是判断严重程度的关键。
注意区分积液性质,无症状的少量积液可定期复查,避免过度治疗。若积液持续增多或伴随剧烈腹痛、恶心呕吐、阴道大出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服用药物或热敷,以免掩盖病情。日常需保持卫生,预防感染,妇科炎症及时治疗可降低积液风险。育龄女性出现异常积液需排除妊娠相关疾病,绝经后女性需警惕肿瘤可能。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