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多汗确实有一定效果。多汗症在中医理论中多与气虚、阴虚、湿热或营卫不和有关,通过辨证施治能够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改善症状。临床实践表明,中药、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对原发性或继发性多汗均有缓解作用,尤其对体质失调引起的功能性多汗效果显著。
中医认为多汗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肺气虚则卫外不固,易自汗;阴虚内热常导致盗汗;湿热蕴结可能引发头面、手足多汗。治疗上,玉屏风散可益气固表,当归六黄汤适用于阴虚火旺,龙胆泻肝汤则针对肝胆湿热。针灸常选取合谷、复溜、足三里等穴位以调和气血。耳穴压豆、穴位敷贴等外治法也能辅助止汗。多汗若伴随心悸、消瘦等症状,需排查甲亢、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中医更适合调理体质性因素。
使用中医治疗多汗时,需严格辨证分型,避免自行用药。湿热体质者误服温补药可能加重症状,气虚者过度清热反而伤阳。服药期间忌辛辣刺激食物,保持情绪舒畅。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防止感染。孕妇、出血体质者慎用活血类中药或针刺。若连续治疗2-4周未见改善,建议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明确病因。中医调理周期较长,需配合作息调整,适度运动以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