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症在中医治疗中常通过针灸特定穴位来调节气血、平衡阴阳。
中医认为多汗多因气虚不固、阴虚内热或湿热蕴结所致,可通过刺激合谷、复溜、足三里等穴位调理。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能清热解表、固摄汗液;复溜穴为肾经穴位,可滋阴降火、收敛止汗;足三里则健脾益气,增强卫外功能。临床常配合艾灸或电针,虚证以补法为主,实证用泻法。湿热重者可加阴陵泉、三阴交化湿,阴虚者配太溪穴滋肾阴。内服中药如玉屏风散、当归六黄汤等,与穴位治疗协同增效。
治疗期间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情绪稳定以防气机紊乱。孕妇及体质极弱者慎用针灸,需专业医师评估。自行按压穴位需掌握正确位置与力度,过度刺激可能适得其反。多汗若伴随心悸、消瘦等症状,应排查甲亢、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中医调理需坚持疗程,短期效果不明显时勿轻易中断。治疗期间观察汗量变化及伴随症状,及时反馈医师调整方案。